投资行为心理学分析
根本原因:基因–环境错配(Mismatch between Genes and Environment)
现代社会的稳定、安全,与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“低功耗规避风险”设计相冲突,导致行为上的非理性和情绪化决策。
启发我要建立纪律化的投资流程,避免非理性偏差。
低功耗风险规避(Low‑Energy Risk Avoidance)
进化上,人类倾向于以最小的能量消耗来规避风险。
在现代投资环境中,则表现为对复杂信息处理的抗拒,易受本能情绪驱动。
多用前额叶皮层思考 特点:反应慢耗能高但判断精准
少用杏仁体做判断 特点:反应快耗能其判断不准确
智商(IQ)与投资收益
在达到中等智力水平后,智商对投资回报的边际效应递减(Diminishing Returns)。
心理素质、纪律性、风险管理远比高智商更关键。
非理性行为
厌恶损失(Loss Aversion)
盈利时:急于锁定收益,害怕利润回吐,导致错过更大长
亏损时:拒绝浮亏变为实亏,期待回本,可能扩大损失
被锚定效应(Anchoring Effect)影响
以买入价格作为锚点:回本才卖,过早止盈
以历史价格作为锚点:曾经高,现在低,觉得肯定能涨回去
过度自信(Overconfidence)
过度交易:频繁买卖股票,导致高额手续费和税费侵蚀收益
无视风险,导致重大亏损:过度集中投资,滥用杠杆,忽视止损
从众心理(Herd Behavior)
盲目跟风买入热门股:投资者因为害怕错过而追涨,无视估值风险
恐慌性抛售:市场下跌时,因为别人都在卖而跟随割肉,导致踩踏
确认偏误(Confirmation Bias)
倾向于接受已有观点,排斥与之矛盾的证据
选择性关注信息:只关注利好信息,忽视利空信号
排斥相反意见:认为看空者不懂行或别有用心